陈静茜

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电话:51685226

邮箱:jqchen@bjtu.edu.cn

教育背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硕博连读项目);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欧洲研究”ISU国际交流项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纳伯格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项目)。



工作经历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
科研项目
  1. 主持课题情况 :在新媒体研究、城市传播、健康传播领域获批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5项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城市空间互动与国家认同机制研究》;

    (2)  国家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2项:《北交大-康奈尔-宾夕法尼亚环境传播专题暑期课程项目》(2019)、《“健康中国”战略的传播策略及多模态评价研究》(2022);

    (3)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城市阶层互动与空间建构》

    (4)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哲社办):《北京微博客使用者的交往行为与阶层互动研究》);

    (5) 著作《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以微博客使用者之日常生活实践为例》获“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专项出版基金”资助;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培育项目”《城市传播视阈下的空间互动与国家认同》;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一线城市微博客使用者的网络交往行为研究》;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患者中心的医患沟通(PCC)背景下的患者赋权及影响因素研究”

    (9) 中国医学科学院课题《患者对医学术语及沟通内容接收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2. 参加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第六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基础类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横向课题2项,北京市教工委课题1项。

教学工作

开设研究生课程:《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社会》;

开设本科生课程:《传播史》、《传播学理论前沿》、《传播学名篇选读》、《专业英语1》、《专业英语2》、《城市传播》、《健康传播》。

论文/期刊

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社会互动;研究领域涉及城市传播、健康传播、视觉传播等。在SSCI、CSSCI、PKU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博士论文他引次数逾100次。


部分期刊论文:

Jingxi Chen, Panyu Zhang, Yuanyuan Shang & Zhenyi Li (2020)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by Chinese youths in Tiananmen square: political pilgrimaging and geographic microblogging,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OI: 10.1080/17544750.2020.1810088 (SSCI)

Jingxi Chen, Ran Tao, Qiaomin Guo,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Journalistic Images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and Perceptions of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207: 61-66.https://doi.org/10.1016/j.ijnss.2020.07.004(ESCI)

陈静茜,马泽原,商圆圆.“再现”的偏向:食安报道图片的视觉互动意义(2008-2018)[J].新闻记者,2019(06):28-46.(CSSCI,学科前30%

陈静茜, 吴卉. 传播之于社会的意义:建构主义取向的传播学研究[J]. 新闻记者.2021(4).101-110 .CSSCI,学科前30%

陈静茜,白红义.新闻业能做什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芭比·泽利泽(Barbie Zelizer)教授学术访谈[J].新闻记者,2018(07):84-90.(CSSCI学科前30%

陈静茜,马泽原.2008-2015年北京地区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及议程互动[J].新闻界,2016(22):2-10.(CSSCI扩展)

夏商,陈静茜.微博的媒体属性与公共书写.天涯[J] . 2015(2),2,27-33. (PKU)

陈静茜.夸示与操纵:基于LBS的城市文化符码与生活方式建构——以上海人民广场微博客使用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21(06):31-36.



受邀讲座及主旨报告: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方法系列公开讲座,作题为《基于多模态文本分析的混合研究设计》讲座,“学术志”APP同步直播,参与人数近1500人/次(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2)“学术志”APP《学术启航计划: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入门大课》定量研究模块,开展《内容分析:深挖一座富矿》讲座(主办单位:学术志APP);

3)“交叉学科 创新思想”中国胸外科青年医师论坛,作题为《医患沟通背景下的胸外科眼动追踪研究》主旨报告,观看人数超30000/次(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青委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委会、北京肿瘤学会);

(4)“融媒时代的健康科普创作学术沙龙”,作题为《基于HPV疫苗的健康说服图片创作与互动意义研究》主旨报告(主办单位:《科普创作》杂志社);

5)受邀参加第二届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高峰论坛(2020)系列论坛一:全球疫情背景下健康传播研究的机遇、挑战与推进,作题为《面向公众的公共健康沟通》主旨报告(主办单位: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南大学中非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南大学中非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6)“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之公众科学素质与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专题论坛”,作题为《HPV新闻图片的互动关系分析与女大学生认知》报告,网易直播观看人次近9000/次(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7)健康传播与健康管理”学术论坛暨健康与医学科普理论研讨会成功举办,论坛累积线上观看量3000余人/次(主办单位: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健康文化研究中心“健康传播与健康管理研究院”);

8)参与泽桥传媒主办第三届、第四届健康传播论坛,其中第四届健康传播论坛在新浪、网易等多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590000人次。



专著/译著

 独著《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以微博客使用者之日常生活实践为例》(30万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ISBN:978-7-5121-2165-2;

参与编写《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1)》,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ISBN:9787309084689

《自媒体中的新闻格局:微博客平台内容运用策略分析——基于国内五大微博客平台<热门话题>栏目的比较》收录在《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辑刊),2014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社出版;ISBN:978-7-5657-1200-5;

《夸示与操纵:基于LBS的城市文化符码与生活方式建构》收录在《时尚传播》,杨梅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数字化时代的视觉情态议程》(译作)收录在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SSCI辑刊).作者:路易斯·拉韦利,西奥·范·勒文, 译者:陈静茜,赵光明. 2018(02):133-153.




专利
软件著作权
获奖与荣誉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19.11);

北京教工委2014年度北京市青年教师社会调查资助二等奖(2014.10);

北京教工委2013年度北京市青年教师社会调查资助二等奖(2013.11);

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6)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资助(2016.03);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II类人才计划资助;(2021.08)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基金资助(2013.11);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2013.10);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2015.01);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工会积极分子(2019.01);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2018.11);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年度考核优秀(2014.11);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3.06)。



社会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发起人;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健康传播专业学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高校学组成员;

北京交通大学女教授协会会员;

曾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青年传播学者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