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泽崧
博士、教授、教师
博士、教授、教师
办公电话:51682960 | 电子邮件: zswei@bjtu.edu.cn |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邮编:100044 |
教育经历:
2010年9月-2013年3月,天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博士后
2006年8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1年7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工作经历:
2013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规划与环境学院可持续城市规划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0年- 今,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2006年-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系,讲师
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1. 2013年1月-2015年1月,A13JB0004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建筑形态中的身体意向研究,主持1/8。
2. 2012年1月-2013年12月,A12L0018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规划图形设计研究, 主持1/9,
3.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A10JB00260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类住居环境的圈层式泛化研究,主持1/2。
4. 2010年11月-2012年2月,A10X00040北京交通大学:天津蓝调国际项目景观工程,主持1/4。
5. 2011年5月-2012年5月,A11X00020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豪迅商贸有限公司企业CI形象设计,主持1/2。
作为主要人员参加科研项目:
6.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A12A80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山西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对策研究,排序5/10。
7. 2013年1-2013年11月,B13I00060其它部市: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的对策研究,排序5/11。
8. 2008年3月-2010年3月,2008A560014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邻里社区规划设计研究,排序:3/8。
9.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B12L0008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乌鲁木齐头屯河区空间整合规划和专题研究,排序2/7。
10.(教改项目)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重点项目: 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排序4/12。
11.2013年9月-2015年9月,B13X00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江苏省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交通专项研究,排序2/6。
12.2011年11月-2012年12月,B13D00030铁道部科技司: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应用技术研究,排序4/5。
13.2010年5月-2011年5月,A10L00110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巴林左旗西南组团新农村概念规划,排序2/2。
14.2010年9月-2011年7月,A11L00010承德-秦皇岛高速公路承德段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研究,排序3/4。
15.2012年8月-2013年1月,A12X00040唐山北站广场交通组织研究和规划设计,排序:6/10。
16.2011年6月-2012年6月,A11X00030安徽繁昌新港镇新农村示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参加。
一、担任课程:
负责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基础、设计及部分理论课程,主要包括:
1.本科生:
建筑设计基础、房屋建筑学、空间造型、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装饰陈设、表现技法、专业软件、设计概论、现代设计史、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II、图案设计、设计素描等,教评成绩曾获得全校前10%,并获得学院奖励。
2.研究生: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西方当代设计艺术思潮
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2011 -2013年独立为本院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共计18人(每年6人,均为人数最上限), 且成绩优异。其中5人次获得优秀,10人次设计成绩良好,08级肖泽建同学的毕业设计《厦门园博园海洋岛景观设计》还在国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奖:分别于2011年10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作品展”三等奖项;同时于2011年12月获得中国建筑学会“2011中国营造设计竞赛”景观学生组竞赛优秀奖(全国10人)。
2012年本人所独立指导的6名毕业生成绩优异,获得了本专业组前7名,其中2人获得优秀(全系共3名),其余均为良好;2013年6月指导的6名毕业生2人获得优秀(全系共4名)。
三、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
1.2011年4月-2012年4月,指导建筑学专业二年级傅先凯等5名同学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竞赛”,研究主题为:《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2012年4月-2013年4月,独立指导本院设计艺术专业二年级本科生鞠函余等5名同学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竞赛”,研究主题为:《医院、康复疗养空间景观设计》。
3.2013年6月- 2014年3月,指导本科生王洪生等3名同学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项目:《侗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研究与改造应用》。
四、指导学生竞赛实践获奖情况:
1.2013年11月30日,指导建筑学、设计学学生大学生设计竞赛“金御曼城”、“金茂和弈”、“景漫里”3个项目获得“全国首届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综合设计一等奖”3项;同时,指导“御和亭”设计项目获得“全国首届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设计三等奖“1项。
2.2013年12月,指导本科生“侗族装饰设计”、“插画:如鱼得水与沉鱼落雁”等作品3项获得“腾讯原生良品走进大山的设计作品征集优秀奖”(唯一奖项)。
3.2012年12月,指导本院建筑学专业学生韦夏晨等“京茂华庭——新中式风格住宅方案设计“,获得“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等奖,并同时获得综合设计二等奖。
4.2012年12月,指导本院建筑学专业学生杜云鹤等“禅中阁”房地产项目设计,获得“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综合设计二等奖。
5. 指导08级本科生毕业设计《厦门园博园海洋岛景观设计》分别于2011年10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作品展”三等奖项;同时于2011年12月获得中国建筑学会“2011中国营造设计竞赛”景观学生组竞赛优秀奖(全国10人)。
6.2011年12月-2012年5月,指导艺术设计本科三年级学生19人和研究生参加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与敦煌再遇见GBR杯2011墙艺设计大赛”,所指导学生张斐然、张宇星等5人次在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同时本人荣获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五、教改论文、出版教材、教改项目:
发表教改论文:
1. 魏泽崧、张红红,《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1》(上),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2.魏泽崧、孙石村,《从传统文化中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元素教学研究》,《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3.魏泽崧、张澎、马强,《学科竞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第二课堂》,《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3》,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张红红、魏泽崧,《专题研究性的建筑设计课教改》,《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1》(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出版教材共计3部,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
1.2007年3月参编教材《美术技法理论——透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经评选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计47万字,个人独立编写达15万字以上,2012年7月被第一批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已发行55万册。
2.2013年1月编写教材《景观设计中的111个学习技巧》,本人为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34.5万字,该书现为我院景观设计教材。该书现为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
3.2009年3月参编教材《建筑设计的111个学习技巧》,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35万字,其中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透视部分由本人独立编写,占全书内容的1/3以上,12万余字。该书现为我院建筑学专业教材。
教改项目:
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重点项目”: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排序:4/12。
六、其它:
2011年为本院翻译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课程英文简介共计55篇;2013年完成本人课程《空间造型》的大纲及英文翻译;2013年,核对、修改设计艺术系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全部教务系统中培养方案和规范课程英文名称,以及建艺现有课程全部英文名称;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计划20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计划2013的全部英文翻译工作。
1.学术论文
1.魏泽崧、汪霞、郭海, 《从文化生态学范畴看中国历史城市的发展》,《华中建筑》,2013年2月,p117-120。
2.魏泽崧、张玉坤,《表达与象征的意义——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建筑师》,2006年10月,p64-p69。
3.魏泽崧、张玉坤,《当代西方建筑的人体失序》,《新建筑》,2006年6月,p64-67。
4.魏泽崧,张玉坤, 《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装饰》,2005年2月,p43。
5.魏泽崧,汪霞、李东,《密斯与缺失的形体》,《建筑师》,2009年10月, p95-p99,。
6.魏泽崧,张玉坤,《人体意向在当代西方建筑中的表现》,《装饰》,2006年2月,p46.
7.魏泽崧、汪霞、孙石村,《创造建筑的生命之旅》,《世界建筑》,2008年1月,P114-P115。
8.魏泽崧,汪霞,《中国古代建筑门文化的审美意匠》,《华中建筑》,2011年12月,161-165。
9.Wei Zesong,Sun Shicun, Human body and Intelligent Bionic Architecture Design in Electronic Ag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年10月,p18-p23,EI检索。
10.Wei Zesong,Wang Xia, Pang Xiaolong,The Green Traffic Strategy in Low Carbon Community, 出版社: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2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LTLGB 2012》, p75-p80,2013.
11.Wang Xia,Wei Zesong,Yan Yibai, Solar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出版社: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2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LTLGB 2012》, 2013.
12. Sun Shicun,WeiZesong,The Role of Build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Constructing Form Evolation, Material Researches and Energy Engineering,2013, EI检索。
13.魏泽崧、韦夏晨,《京茂华庭——新中式风格住宅方案设计研究》,《华中建筑》2013年12月,p54-57。
14.孙石村、魏泽崧、张玉坤,《人类早期建筑空间形态选择与深层心理分析》,《建筑师》,2013年6月, p53-57。
15.魏泽崧、马强,《柯布西耶的“勒氏模数尺”解读》,《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12月,p208-p210。
16.魏泽崧、张野、周詹妮,《解读方塔园》,《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年7月,p198-200。
17.魏泽崧、杜云鹤,《新中式风格居住建筑设计初探——“禅中阁”房地产项目设计方案研究》,《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年3月,p206-209。
18.魏泽崧、郭海、曹文婕,《创新现代中式——万科第五园案例分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3年1月, p210-213。
19.汪霞、魏泽崧,《滨水建筑环境的控制与营造》,《建筑科学》,2007年9月,第23卷第9期,总第122期,p98-101。
20.汪霞、魏泽崧,《水域空间废弃地块的景观改造与再生》,《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12月,p126-128。
21.曾坚、汪霞、魏泽崧,《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营造》,《建筑学报》2005年8月,中国建筑学会出版,p46-49。
22.Wei ZeSong, Wang Xia,Strategy of Low Carbon Traffic Planning for Contemporary Living Community,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3年9月,2013年9期,p147-150。
23.Wang Xia, Wei Ze-Song, Pang Xiao-Long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unlight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2013年9期,p196-205。
24.魏泽崧、永利,《刍议室内透视图与正常视域关系》,《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2-9,38期,P6-P8。
25. 魏泽崧、永利,《刍议室内透视图与正常视域关系》(续),《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12,51期,p59-p62。
26.魏泽崧、汪霞,《无声之中蕴有生》,《设计艺术》,2007年第3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p74-75。
27.魏泽崧,《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人性化体现》,2004年3月发表于《雕塑》3期,雕塑杂志社出版,p16-18。
2.教改论文:
28.魏泽崧、张红红,《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1》(上),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29.魏泽崧、孙石村,《从传统文化中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元素教学研究》,《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30.魏泽崧、马强,《学科竞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第二课堂》,《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3》,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1.张红红、魏泽崧,《专题研究性的建筑设计课教改》,《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论文集2011》(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发表国际、国内会议论文、会议报告等:
1.Wei Zesong,Sun Shicun ,Human body and Intelligent Bionic Architecture Design in Electronic Age,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RANS TECH PUBLICATIONS,2012年11月,p18-23,EI检索。
2.Wei Zesong, Wang Xia,Pang Xiaolong,The Green Traffic Strategy in Low Carbon Communit,LTLGB2012, published by Springer-Verlag,ISBN;978-3-642-34650-7,2012年10月,p75-80,EI检索。
3.Wang Xia, Wei Zesong, Yan Yibai,Solar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LTLGB2012, published by Springer-Verlag,ISBN;978-3-642-34650-7,2012年10月,p349-353,EI检索。
4.魏泽崧,《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2004-11参加北京举办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大会”,大会论文集发表。
5.魏泽崧,科研成果《人类住居的圈层式泛化》,2006-11参加澳门举办的“全国民居研讨会”,在会上发表。
6.2011年9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于会议作品集中发表美术设计作品2幅,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1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共6部:其中包括教材共计3部,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出版个人专著1部;出版编译著作2部,分别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教材:
1.魏永利、魏泽崧、殷金山等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第一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美术技法理论——透视、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ISBN:978-7-04-020513-8,发行量55万,本人编著15万字。
2.王岚、魏泽崧、薛彦波主编,《景观设计中的111个学习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ISBN:978-7-111-39272-9,本人编著10万字。
3.王岚、韩林飞、李晓光、魏泽崧、孙石村(作者按章节排序)《建筑设计中的111个学习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ISBN:978-7-111-25638-0,本人编著12万字。
编译著作:
4.魏泽崧编译,《设计中的男女尺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008年8月,46万字。
5.魏泽崧、汪霞、李红昌编译,《城市公园反思——公共空间与文化差异》,(美)塞萨·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ISBN: 978-7-112-14310-8,26.8万字。
专著作品:
6.魏泽崧著,《建筑空间与人体表现》,百花出版社,2013年12月, ISBN:978-7-5306-6420-9。
其它出版设计作品:
1.魏泽崧,设计获奖作品《哈尔滨学府四道街景观方案设计》入选《2013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年鉴》,2013年2月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2.魏泽崧,美术作品《山西民居之一》发表于《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教师作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9。
3.魏泽崧,美术作品《山西民居之二》发表于《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教师作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9。
4.魏泽崧,《山西民居——门》,在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UIA大会中,经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建筑画评选暨展览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唯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作品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画选》发表。
5.魏泽崧,3幅设计作品于2007年10月参加全国第12届藏书票竞赛,获得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授予的“优秀藏书票作品奖”(二等奖项),于苏州古镇木渎展出,并在《第十二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作品集》中发表。
6.魏泽崧,5幅以迎接奥运为主题的设计作品于2008年10月入选“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并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世纪坛展出,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作品集》中。
7.魏泽崧,1998年参加天津大学图书馆壁画设计投标,个人独立设计的题为“理想与未来”浮雕作品中标,现已落成。
8.魏泽崧,1999年4月个人网页设计作品获得“天津大学主页-首页设计竞赛”二等奖。
9.魏泽崧,1999年5月以“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为主题设计的藏书票作品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荣誉收藏(共藏54帧),分别出版于《凤凰涅槃-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藏书票》作品集(限量5400册)和《光明日报》上。
近年来,本人参加并指导全国、北京市举办的各类专业设计竞赛,共取得奖项19项。主办单位分别为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教育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奖项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房地产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建筑与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北京市综合设计二等奖3项;中国建筑学会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毕业设计竞赛三等奖项1项,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优秀奖6项,腾讯设计作品征集优秀奖3项。具体如下:
1.2011年12月,个人设计作品“哈尔滨学府四道街景观方案设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营造——2011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景观设计专业组铜奖,本人排名1/1。
2.2011年10月,由本人独立指导北京交通大学08级本科毕业生肖泽建《厦门园博园海洋岛景观规划与设计》,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三等奖,本项设计同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营造2011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学生组优秀奖,本人排名1/1。
3.2013年11月,由本人负责指导的居住区规划与设计项目:“金御曼城”、“金茂和弈”、“景漫里”三个设计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综合设计一等奖”3项,本人排名1/2。
4.2013年11月,本人负责指导的居住区规划与设计项目:“御和亭”设计项目获得 “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综合设计三等奖”1项,本人排名1/2。
5.2012年12月,本人指导“京茂华庭——新中式风格住宅方案设计”,获得“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等奖,并同时获得综合设计二等奖,排名1/2。
6.2012年12月,指导 “禅中阁”房地产项目设计,获得“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综合设计二等奖,本人排名2/2。
7.2012年12月,荣获“方兴杯第六届北京市高校房地产策划大赛”竞赛组织二等奖,本人排名2/2。
8.2007年3月参编教材《美术技法理论——透视、解剖》,经评选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誉称号, 2012年7月本书被第一批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独立编写达15万字以上。在国家精品教材/规划教材建设中取得国家认可的突出成果。
9.2012年5月,在“与敦煌再遇见GBR杯2011墙艺设计大赛”中获得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的“优秀指导教师”。
10.2012年5月,指导飞天等5项设计作品获得“与敦煌再遇见2011墙艺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竞赛唯一奖)。
11.2008年10月,本人的“徽州建筑设计作品”5件,入选“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并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世纪坛展出,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作品集》中。
12.2007年10月,本人的“迎接奥运”主题藏书票设计作品3件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的第12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优秀藏书票作品”奖(二等奖项),于苏州古镇木渎展出,并在《第十二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作品集》中发表。
13. 2013年12月,指导“侗族装饰设计”、“插画:如鱼得水与沉鱼落雁”等3项设计作品获得“腾讯原生良品走进大山的设计作品征集优秀奖”(竞赛唯一奖项)。
14.在职攻读博士期间荣获“天津大学2003-2004学年度院博士三好生”荣誉称号。
15.2011年-2013年,连续3年度教学、科研、社会工作综合成绩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年终考核校级优秀”荣誉称号。
16.担任艺术设计1101班主任,所在班级于2013年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优良学风班”。
1.2012年10月于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LTLGB2012-“2012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组的Chairmen。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教育》杂志特约编辑,2010年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研究论文专辑审稿。
3.由于在景观设计教育及相关领域有突出成果和贡献, 2013年8月被北京大学聘任为“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