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官伟
博士、教授、运输自动化科学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博士、教授、运输自动化科学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办公电话:010-51687111 | 电子邮件: wshg@bjtu.edu.cn |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运输自动化科研所 | 邮编:100044 |
2004/09-2008/03,哈尔滨工程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
2002/09-2005/03,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
1998/09-2002/06,哈尔滨工程大学,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学士
2016年12月-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挂职)
2016年1月-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4年9月-2016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3年9月-2014年9月,伦敦大学学院,土木、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1年11月-2013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8年4月-2011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本科课程:
现代交通控制系统
导航与定位技术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工程伦理
智慧高铁
研究生课程: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建模、仿真与测试技术
工程伦理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博士课程:
智能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1] 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2013.4,中国,ZL 2013 10014458.8,1/5
[2]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仿真系统及方法,2013.5,中国,ZL 2013 1 0017182.9,1/6
[3] 基于滚动优化的列车区间运行轨迹规划方法,2015.2,中国,ZL 2015 1 0058592.7,1/5
[4]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无信号交叉口优化控制方法和系统,2015.2,中国,ZL 2015 1 0065215.6,1/6
[5] 基于弹复力效应的列控系统故障恢复方法,2018.4.10,中国,ZL 2016 1 0151120.0,1/7
[6]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互式视景仿真系统,2018.8.21,中国,ZL 2016 1 0055784.7,1/8
[7] 列车区间运行轨迹的规划方法,2019.12.03,中国,ZL 2016 1 0343824.4,1/8
[8] 基于性能退化的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预测方法,2019.2.26,中国,ZL 2016 1 1193844.8,1/6
[9]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里程计故障诊断方法,2019.11.22,中国,ZL 2016 1 1256419.9,1/6
[10] 长短时记忆网络结合神经网络的列控车载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2019.08.30,中国,ZL 2018 1 0252504.0,2/5
[11] 基于间隙理论的智能车交叉路口协同控制方法,2019.11.01,中国,ZL 2016 1 0299934.3,2/6
[12] 一种实现列车完整性远程监控的系统和方法,2012.5,中国,ZL 2009 10084283.1,3/3
[13] 一种基于协同完好性监测的列车卫星定位方法及系统,2017.3.29,中国,ZL 2015 1 0303296.9,3/4
[14] 一种列车卫星定位局域完好性监测方法及系统, 2019.10.30,中国,ZL 2018 1 0183963.8,3/7
[15] 一种基于无线信息交互的车辆定位完好性监测方法,2017.4.19,中国,ZL 2015 1 0155661.6,4/6
[16] 基于卫星定位的区间列车轨道占用检测方法和装置,2017.4.19,中国,ZL 2015 1 0088751.8,4/7
[17]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组合导航方法, 2019.11.19,中国,ZL 2017 1 1416295.0,4/7
[18] 一种卫星信号受限条件下的列车组合定位方法, 2019.11.26,中国,ZL 2017 1 1416321.X,4/7
[19] 列车追踪接近预警系统,2012.10,中国,ZL 2012 1 0413852.4,5/6
[20] 一种列车定位专用的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方法,2018.6.29,中国,ZL 2016 1 0124628.1 ,5/7
[21]一种列车卫星定位局域完好性监测方法及系统,2019.12.06,中国,ZL 2018 1 0183963.8,5/7
[22]基于卫星空间分布检验的虚拟应答器捕获方法,2020.01.09,中国,ZL 2020 1 0022929.X,5/7
[23]基于卫星定位的岔区列车股道加权识别方法,2020.02.07,中国,ZL 2018 1 0859490.9,5/7
[24]一种列车完整性检测方法和系统,2021.04.13,中国,ZL 2018 1 0424934.6,5/7
[25]一种面向铁路站场的伪卫星空间布局方法,2020.10.13,中国,ZL 2019 1 0213299.1,6/7
[26] 列车的牵引控制辅助系统,2017.8.25,中国,ZL 2015 1 0094936.X,7/10
[1] 列尾安全防护装置远程动态监测管理软件V1.0,2009SRBJ8086,1/3
[2] 智能调车地图数据采集验证软件V1.0,2010SRBJ1951,1/4
[3] 基于车轮传感器与GPS信息融合的无线列调场强测试系统V1.0,2010SRBJ2006,1/5
[4] GPS探空数据实时显示处理软件V1.0,2011SRBJ4105,1/7
[5] 无线电管理语音综合调度系统V1.0,2012SRBJ0116,1/7
[6] 车路协同系统场景构建及仿真评估软件V1.0,2013SRBJ0270,1/6
[7] 基于车路协同的虚拟交通流场景三维仿真显示软件V1.0,2013SRBJ0286,1/5
[8] 车联网系统多车通信延时仿真软件,2015SRBJ0225,1/6
[9] 车联网系统定位误差模拟及数据控制软件,2015SRBJ0224,1/7
[10] 列车定位专用的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软件,2016SRBJ0612,1/7
[11]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互式视景仿真软件,2016SRBJ0615,1/8
[12] 大型枢纽机场旅客捷运系统虚拟仿真软件,2019SRBJ0729,1/7
[13] 高铁列控系统车载日志文件故障处理与分析软件,1/7
[14]轨道地图数据库验证平台软件V1.0,2009SRBJ8059,2/3
[15] 基于车轮传感器的无线列调场强测试系统V1.0,2010SRBJ2005,2/5
[16] 无线车辆检测传感器网络监控系统V1.0,2011SRBJ2045,2/2
[17] 基于车路协同的信息中转仿真软件 V1.0,2013SRBJ0268,2/7
[18] 车路协同仿真平台运行管理软件V1.0,2013SRBJ0295,2/6
[19] 智能车路协同多车协同运行控制仿真软件,2017SRBJ0622,2/6
[20] 车路协同系统仿真交通量统计分析软件,2017SRBJ0625,2/6
[21] 列车运行轨迹仿真系统V1.0,2009SRBJ8083,3/4
[22] 多传感器车辆组合定位数据处理软件V1.0,2010SRBJ1957,3/4
[23] 基于GPS的无线列调场强测试系统V1.0,2010SRBJ2004,3/5
[24] 无线列调场强测试分析系统V1.0,2010SRBJ2007,3/5
[25] GPS差分数据转发系统[简称:DCTS]V1.0,2012SRBJ1081,3/6
[26] 高速铁路预警GPS差分基准站远程操控系统V1.0,2013SRBJ0015,3/6
[27] 地图匹配算法验证软件V1.0,2013SRBJ0039,3/5
[28] 列控系统运行计划仿真软件V1.0,2013SRBJ0072,3/5
[29] 列控系统站场图绘制软件V1.0,2013SRBJ0261,3/6
[30] GPS轨道GIS图编辑软件 V1.0,2013SRBJ0264,3/6
[31] 基于GPS地图匹配软件,2014SRBJ0912,3/6
[32] 高速铁路预警系统车载设备软件,2014SRBJ0915,3/5
[33] 列车定位地图匹配软件,2014SRBJ0788 ,3/6
[34] 基于危险仿真场景的车辆预警控制软件,2015SRBJ0226,3/6
[35] 车联网安全仿真平台管理与评估软件,2015SRBJ0223,3/6
[36] 铁路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编辑生成软件,2021SRBJ0001,3/6
[37] 有轨电车综合监控系统,2014SRBJ0857,4/9
[38] 列车运行计划方案节能能力分析评估软件,2019SRBJ0725,4/7
[39] 协同车辆定位感知数据采集软件,2014SRBJ0914,5/6
[40] 多传感器数据回放分析软件,2014SRBJ0913,5/6
[41] 列车卫星定位测试场景数据生成软件,2017SRBJ0237,5/6
[42] 高速列车牵引控制优化计算与仿真验证软件,2017SRBJ0236,5/6
[43]铁路站场图生成软件,2020SRBJ0619,5/6
2022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师;
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3/12;
2021年,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3/15;
2021年,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奖;
2021年,指导研究生获“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2项;
2021年,获评“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获华为奖教金;
2021年,获评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获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研究生工程素质培育课程实践及应用》,1/9;
2020年,获评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
2020年,获评“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2020年,指导研究生获“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华为专项赛一等奖、华北赛区二等奖;
2020年,指导研究生获“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2020年,获《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2019年,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14/20;
2019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
2019年,获第十四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2018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
2018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工会干部;
2017年,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3/15;
201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班主任;
2015年,获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4/19;
2013年,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2013年,获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宣传优秀个人;
2012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班主任;
2012年,获人才培养二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1年,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9/20;
2011年,获科研及论文奖二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1年,入选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双百人才计划;
2010年,获科研及论文奖二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9年,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成果;
2009年,获北京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优秀带队教师。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指挥调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卫星导航应用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标准化和检验检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学科领域主编);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学部主席;
ITSC2018-2020、CICTP2019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专题组织者;
多机场协同运营及关键技术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IEEE Member;IRSE铁道信号工程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
IEEE IV、ITSC、TRB、CCC、CAC、ICEAA、CompRail等控制和智能交通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审稿人;
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I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C、Measurement、Sensors、铁道学报、应用科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学报、中国公路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