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宏
博士 、教授
博士 、教授
办公电话:010-51683731 | 电子邮件: xiaoh@bjtu.edu.cn |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道铁系 | 邮编:100044 |
肖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铁道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
1978年9月生,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轨道工程实验室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主任。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中青年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贡献奖奖。是铁道工程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轨道工程(A)》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入选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被评为“我最敬爱的老师”。是“2011”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线路工程安全控制省部级团队负责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 1%学者,是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国际铁路联盟(UIC)、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中国颗粒学会颗粒计算专业委员会等委员,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
主要从事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领域的轨道结构设计理论、轨道动力学、新型轨道结构、铁路工务管理、线路基础设施检监测技术、路基工程设计理论与新技术、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状态感知等研究方向。先后主持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1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2项,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2项,国家铁路集团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其他课题30余项。撰写著作6部,主编标准1部、参编标准2部,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参与获国家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3项,国家专利奖3项,中国铁道学会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金奖1项,其余省部级、行业奖励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我国高铁、重载及城市轨道交通中多条线路上得到推广应用。培养的博士生2人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名博士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并登上《大学生》杂志封面、1名博士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首批)。
教育经历
1997.9~2001.7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2001.7~2004.3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4.3~2007.9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1) 2017-12至现在,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教授
(2)2013.5~2014.5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问学者
(3)2010-11至2017-12,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副教授
(4)2007-9至2010-10,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讲师本科生:《轨道工程(A)》、《新型轨道结构》、《土木类专业学科概论》、《铁道概论》
研究生:《轨道结构理论与技术》、《城市轨道工程理论与技术》、《高速铁路轨道技术》
[1] 2023.7,轨道工程(第三版),978-7-113-28619-4,中国铁道出版社,518千字,“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铁道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
[2] 2023.6,铁路胶粘道砟固化道床,978-7-113-30022-7,中国铁道出版社,287千字,主编
[3] 2018.6,轨道结构,978-7-112-2192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16千字,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副主编
[4] 2014.8,轨道工程,978-7-562-48211-6,重庆大学出版社,381千字,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副主编
[5] 2021.6,高速铁路轨道,978-7-113-27620-1,中国铁道出版社,525千,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参编
[6] 2015.8,轨道工程(第二版),978-7-113-11862-4,中国铁道出版社,499千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
[7] 2015.7,高速铁路技术概论,978-7-302-39308-5,清华大学出版社,390千字,参编
[8] 2012.6,铁路工务管理,978-7-113-14453-1,中国铁道出版社,362千字,普通高等教育铁道部规划教材,参编
[1] 魏永幸、蒋关鲁、朱颖、李海光、肖宏、孙利琴,无碴轨道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路基及其构筑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710050181.9,中国,2007
[2] 魏永幸、蒋关鲁、朱颖、李海光、肖宏、孙利琴,无碴轨道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路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720081356.8,中国,2007
[3] 高亮、肖宏、蔡小培、尹辉、曲村、胡华锋、张晓娟、杨文茂、张世栋、汤超、李崇、王玥桥,一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试验模拟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242417.8,中国,2011
[4] 高亮、蔡小培、曲村、肖宏、乔神路、杨文茂、赵磊、侯博文,高速铁路长大桥梁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265244.3,中国,2014
[5] 肖宏、高亮、彭华、蔡小培、井国庆、龚小平、杨松,考虑地基土体支承作用的桩板结构解析计算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334531.X,中国,2015
[6] 肖宏、高亮、彭华、蔡小培、井国庆、王洪刚、曹宇泽、岳会婷,高速铁路列车-轨道-桩板结构的动力耦合分析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88952.3,中国,2016
[7] 肖宏、高亮、方树薇、李启航、彭华、蔡小培、井国庆、辛涛、杨松,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无砟轨道整体道床裂缝产生及发展的分析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524414.4,中国,2017
[8] 肖宏、高亮、蔡小培、井国庆、彭华、王嘉斌、李启航、刘光鹏、金锋,一种用于铁路扣件螺旋道钉及橡胶垫板的测量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80617.8,中国,2018
[9] 肖宏、高亮、令行、何斌、姜涵文、吴思行、刘明宇、陆永港、王育恒、金锋、吕宋、崔旭浩,铁路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横向阻力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710432793.8,中国,2019
[10] 肖宏、高亮、彭华、辛涛、井国庆、王育恒、金锋、令行、崔旭浩、张茉颜、刘光鹏,预防无砟轨道底座板基床表层翻浆冒泥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910012574.3,中国,2020
[11] 肖宏、高亮、张智海、彭华、辛涛、井国庆、候博文、刘光鹏、令行、金锋、张茉颜,一种用于检测线路质量状态的智慧轨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0827423.6,中国,2021
[12] 肖宏、高亮、令行、井国庆、金锋、刘光鹏、张茉颜、张智海、何斌、吕亚鑫,一种道砟颗粒随机不规则轮廓生成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0114808.8,中国,2022
[13] 肖宏、高亮、刘光鹏、侯博文、钟阳龙、井国庆、张智海、令行、闫东伟、赵越、王迦淇,道床支承刚度测试系统,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021955398.1,中国,2021
[14] 肖宏、高亮、张智海、令行、侯博文、辛涛、彭华、井国庆、刘光鹏、张茉颜、金锋、崔旭浩,铁路道床道砟侵入物多尺度分析模型快速构建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0321443.0,中国,2023
[15] 肖宏、张智海、高亮、王孝羽、刘光鹏、迟义浩、王阳、金锋、崔旭浩、张茉颜、王宏阁,一种测量捣固稳定作业后道床密实度的智能检测车,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210840523.1,中国,2024
[16] 张智海、肖宏、高亮、王孝羽、迟义浩、王阳、刘光鹏、金锋、崔旭浩、张茉颜,一种检测捣固稳定作业后有砟轨道质量状态的智能稳定车,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210831136.1,中国,2024
科技奖励
[1]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J-223-1-02-R06,2017.12
[2] 复杂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系统状态演化及科学维护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23-J-223-2-05-R05,2024.6
[3] 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理论体系及在关键结构技术中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189,2011.1
[4]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156,2013.1
[5] 复杂特殊条件下高速铁路散体道床状态演化及科学维护技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科学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351-R02,2023.6
[6] 无碴轨道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路基及其构筑方法,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0710050181.9,2016.12
[7] 一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试验模拟系统,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0910242417.8,2016.12
[8]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方法,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1210265244.3,2020.7
[9]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高架站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铁道科技奖特等奖,中国铁道学会,20124234-K0-005-R08,2012.12
[10] 时速350公里60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铁道科技奖特等奖,中国铁道学会,20124132-K0-003-R26,2012.12
[11]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2019040344-K1-022-R04,2019.12
[12] 耐候型高铁轨道-沥青混凝土面路基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铁道学会,2022040205-K0-007-R27,2023.2
[13] 高速铁路车致环境振动传递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2022040675-K2-131-R07,2023.2
[14] 复杂运营条件下无砟轨道精细分析理论、智能施工与科学维护技术,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CE-A-2022039-R02,2023.5
[15]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减振轨道系统成套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9-J-35-1-02-D02,2020.3
[16] 基于振源控制的车辆段轨道无缝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3-J-32-3-14-R10,2024.3
[17]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建造与运维关键技术的创建与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2022-J11-1-01-D09,2023.10
[18] 轨道交通保护区既有结构风险精细化分级管控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2021-01-007-R13,2021.7
[19] 钢弹簧浮置板智能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P2023-KJ-1-05-07,2023.12
[20] 客运专线(350km/h)CRTSIII型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预制施工综合技术研究,一等奖,沈阳市人民政府,2013-1-15-2,2013.9
[21] 高速铁路列车-轨道-桩板结构的动力耦合分析方法,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2801275,中国发明协会,2019.11
个人荣誉
[1] 第十三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17.1
[2] 2019年度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9109,2019.8
[3]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贡献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20.12
[4] 北京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2.1
[5]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2023.6
[6]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2024.6
[7]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北京交通大学,2024.9
教学奖励
[1]2012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班主任
[2]土建学院2012届我最敬爱的老师
[3]带领的土建0801班,获得“北京市十佳示范班集体”荣誉称号
[4]带领的土建0801班,被评委北京交通大学的“周恩来”班
[5]轨道工程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二等奖,2012
[6]土建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二等奖 2009
[7]轨道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二等奖 2008
[8]2016年获得第三十三批优秀主讲教师
[9]评为2016年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10]负责的《轨道工程A》被评为2015 年校级优质课程
[11]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奖
[12]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022.11
[13]北京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2.1
[14]校企协同、三化并举,服务国家战略的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GB-2-2022333,2023.7(15/21)
[15]轨道工程(A),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2023230068,2023.5(1/5)
[16]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教师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2022.1(2/13)
[17]轨道工程(第二版),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国家教材委员会,GJC-G-2-2021175,2021.9(2/11)
[18]轨道工程(A),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4.10(3/5)
[19]轨道工程(A),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2024.5(2/4)
[20]面向高速铁路自主创新重大需求,培养基础设施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北京交通大学,2021.12(2/12)
[21]依托轨道交通特色学科,构建铁路轨道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交通大学,2021.12(1/10)
[22]产出导向、多措并举,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北京交通大学,2024.12(1/12)
铁道学会
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颗粒计算专业委员会
国际铁路联盟(UIC)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
ISO“轨道接触几何”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