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起昌
博士、教授
博士、教授
办公电话:010-51684425 | 电子邮件: qchye@bjtu.edu.cn |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 邮编:100044 |
主持科研项目
1、2004、9—2005、9 主持并完成北京交通大学校人才基金项目“后印刷时代的读写研究”
(编号:RWJ04025) (已结)
2、2005、9—2007、9 主持并完成北京交通大学面上项目“哲学阐释学与语篇理解研究”
(编号:2004SM065)(已结)
3、2008、7--- 2013、7 主持并完成教育部规划项目“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对比研究”
(编号:08JA740003)(已结)
4、2009、4--- 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Alessandro Duranti, Charles Goodwin (UCLA)合作项目“欺骗性话语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UCLA编号:Project1-00181)(在研)
5、2013-07—2015-12 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网络文本的社会符号学研究”(在研)(编号:13ZXB004)
参加科研项目
英语专业本科生
《语言学教程》、《英语写作》、《英语教学法》、《时事英语》、《英文散文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II》(汉译英)、《报刊选读》、《英语修辞与写作》
英语专业硕士生
《功能语言学导论》、《话语分析》、《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符号学导论》、《理论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指导硕士研究生情况
2004-2014年 指导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生22名;15人获学位;7人在读。
1)《国外阅读研究述评》载《福建外语》,1995年、[卷43、44]、第1、2期(合刊);23-26页(第一作者)。
2)《对中译本<解释学与人文科学>的“解释”》载《东南电大学报》[卷1]1996年第1期131-136页(第一作者)。
3)《评阅读的图式理论》载《东南电大学报》[卷2]、1996年第2期;47-56页(第一作者)。
4)《游戏与阅读理解》载《电大教学》[卷127]、1998年第4期;24-28页(第一作者)。
5)《阅读的图式理论阐释》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05卷]、1999年第2期;1-6页(第一作者)。
6)《解释学的循环与阅读理解》载《福建电大学报》[卷23]、1999年第2期;37-40页(第一作者)。
7)《阅读研究述评》载《福建电大学报》[卷24]、1999年第3期;52-55页(第一作者)
8)《从哲学层面对阅读的思考》载《阅读与写作》[卷10]、1999年第10期;12-13页(第一作者)。
9)《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阅读理论》载《福建外语》2002年第4期,[卷74]、28-32页(第一作者)。
10)《符号化过程与阅读空间》载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2003年第2辑,13-24页(第一作者)。
11)《超链接文本的话语特征分析》载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2004年第3辑,76-86页(第一作者)。
12)《批评话语分析与批评实在论》载《外国语言文学》,[21卷]、2004年第1期,20-24页(第一作者)。
13)《叙事符号学和社会符号学语篇分析中的意识形态》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180卷]、54-58页(第一作者)。
14)《“本”、“体”、“本体”词源考》载《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No:4, 第6卷,19-20页(第一作者)。
15)《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4卷]、61-65页(第一作者)。
16)《超链接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析》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第38卷]、437-442页(第一作者)。
17)《电子语篇与后印刷时代的读写》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5卷]、87-91页(第一作者)。
18)《“话语”概念的海德格尔式阐释》载《外国语》2007年第3期,[第169卷]、53-59页(第一作者)。
19)《重思真理、时间和话语——海德格尔语言观解读》载《外语学刊》2007年第3期,[第169卷]、53-59页(第一作者)。
20)《超链接的导航和语义功能》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6卷]、103-107页(第一作者)。
21)《〈形态学研究指南〉(安德鲁.斯宾塞,阿诺.M.茨威克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F1-F10页(第一作者)。
22)《〈论语法〉述评》,载《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1期,[第10卷]、78-81页(第一作者)
23)《“人拥有语言”与“语词拥有人”之比较》,载《外语学刊》2008年第2期,[第141卷]、27-31页(第一作者)。
24)《思想与语言、语言二重性、差别与“区-分”以及语言创造性》,载《外语学刊》2010年第3期, 第1-6页(第一作者)。
25)《论欺骗性话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21-125页。
26)《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 ---本体论层面之比较》,载《外语学刊》2011年第1期,第1-5页。
27) “Critical Realism as a theoretical frame for discourse analysis” 在第16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2011)(2011年8月23-28日,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宣读。
28)《叙事符号学的格雷马斯模式—评〈符号学的关键术语〉》,载《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3期,第128-130页[刊号:ISSN 1674-8921 CN31-2039/H]。
29)《社会符号学的前沿研究之一—读〈话语中的能动性和意识〉》,载《语言研究与外语教学:祝贺胡壮麟教授80诞辰学术论文集》钱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04-034350-2),第361-366页。
30)《认识论层面上的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载《外语学刊》2012年第3期,第1-6页。[总第166期][国内统一刊号CN23-1071/H]
31)《索绪尔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比较:方法论与方法》,《外语学刊》2013年第1期,第82-89页。[总第166期][国内统一刊号CN23-1071/H]。
32)《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理论中“人”之概念》,载《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7期,第13-18页[刊号:ISSN 1674-8921 CN31-2039/H]。
33)《历时与共时中“时”之追问---索绪尔“时间观”解读》,载《外语教学》2014年3期。
2、书评
1)Review of Agency and Consciousness in Discourse http://linguistlist.org May 10,2005(第二作者)。
2)Review of Third Language Learners http://linguistlist.org Aug 29,2005(第二作者)。
3)Review of On Grammar Http://linguistlist.org. Apr 26, 2006(第一作者)。
专著:
合编教材等:
2008年1月11日在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第一次全体会员会议上当选研究会理事
2009年5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
2010年 教育部“科研基金和奖励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