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办公电话:01051687243 | 电子邮件: lgao@bjtu.edu.cn |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邮编:100044 |
1980、9~1986,7,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上初中、高中
1986,9~1990,7,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上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1990,9~1993,6,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上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学位
1993,9~1997,3,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系上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学位
1997,5~1999,7,北方交通大学铁路、公路、水运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博士后毕业。
1999,7~2000,9,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轨道结构室讲师、室主任
2000~2004,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轨道结构室副教授,室主任
2001 ~2003, 京秦提速改造工程蓟县-丰润段总监理工程师
2002,10~2008, 北方交通大学科研特聘教授
2004,6~2007,2 北京(原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2004 ~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其中2012年晋级为三级教授,2014年晋级为二级教授
2005 ~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6,3~2006,8,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做访问学者,期间在欧洲(德国、法国等)就高速铁路相关内容考察学习一个月
2007,3~2011,7,北京(原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道路与铁道工程系系主任
2011,7~2023,7,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
2023,4~至今,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第一层次,"111"引智基地负责人,北京市轨道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轨道工程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及安全建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主要讲授过的课程:
本科:轨道工程、铁路轨道、新型轨道结构、路面工程、城市轨道交通。
研究生:轨道力学、轨道基本理论与技术、轨道结构新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理论与技术。
博士研究生:高等轨道动力学
1、尹辉、高亮、马鸣楠、曲村、乔神路、杨留军,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桥上无缝线路设计软件,软件著作权(2008SRBJ0413),中国,2008;
2、 高亮、尹辉、曲村、马鸣楠、杨留军,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无缝道岔设计软件,软件著作权(2008SRBJ0416),中国,2008;
3、 高亮、尹辉、曲建军、杨留军、王玉柱、张新奎,基于铁路TQI指数轨道状态预测与辅助决策系统V1.0,软件著作权(2009SRBJ4552),中国,2009。
[1]个人荣誉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
首都劳动奖章,2023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2022年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大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20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会,2018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2014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2017;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201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2016
第十一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成就奖,詹天佑科技基金会,2012
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2016
京沪高速铁路十大技术创新人物,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总指挥部、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2010
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优秀监理工程师,铁道工程建设协会,2003
第八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北京交通大学专项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08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第二层次人选,2014;卓越百人第一层次人选,2018;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1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交通大学,2005
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北京交通大学,2007
[2]科技奖励
复杂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系统状态演化及科学维护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共中央、国务院,2024(排名1)
复杂特殊条件下高速铁路散体道床状态演化及科学维护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排名1)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碎石道床力学分析,高亮、徐旸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铁道学会一等奖,2019(排名1)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系统减振成套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排名3)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2017(排名1)
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2013(排名1)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1)
高速铁路长大桥高架站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应用,铁道学会特等奖,2014(排名1)
一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试验模拟系统,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排名1)
时速350公里60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铁道学会特等奖,2014(排名8)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再创新系统,铁道学会特等奖,2014(排名21)
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系统研究,铁道学会特等奖,2015(排名19)
严寒铁路高速铁路建造与维护技术,铁道学会特等奖,2015(排名21)
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理论体系及在关键结构技术中的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排名3)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排名4)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道岔,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排名17)
穿越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成套关键技术,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2014(排名5)
重载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技术,铁道学会二等奖,2014(排名4)
复杂线路条件下寒冷地区无缝线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铁道学会二等奖,2015(排名2)
[3]教学奖励
轨道工程,高亮等编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1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排名4、排名8),2023。
产出导向,产学联合,轨道交通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6),2018
依靠行业优势,依托重点学科,创建一流重点学科专业/方向,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8
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校级一等奖(参加),2008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校级一等奖(参加),2008
轨道工程,校级优质课程,2015
主编的《轨道工程》教材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1),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
主编的《轨道结构》教材获得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016)
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铁路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铁道分会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铁路BIM联盟,理事;
世界交通大会轨道交通土建技术学科主席
中欧建筑技术交流与合作协会,轮值主席,2022-2026
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轨道)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铁道学会线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铁道学会高速铁路委员会委员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速铁路线路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铁道学会材料与工艺委员会委员;
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交通岩土委员会委员;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轨道智能运输系统专业工作委员会专家;
长沙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顾问;
铁道部建设监理一级总监;
《Urban Rail Transit》主编,《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铁道学报》、《中南大学学报》、《IJSAEM》、《铁道建筑》、《中国铁路》、《铁道标准设计》等学术杂志编委;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Lule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荣誉教授;
多个部委、省市科技、人才、基金、奖励等评审、验收专家,多个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