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维宁
博士、教授、退休
博士、教授、退休
办公电话: | 电子邮件: wnliu@bjtu.edu.cn |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微信号,BJTU-GDJT | 邮编:100044 |
1987-1991 博士;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
1982-1985 硕士;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 兰州铁道学院
1977-1982 本科;铁道工程专业,兰州铁道学院
2002---2020 教授,博导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01---2002 访问教授 比利时鲁汶大学,土木系
1998—2001教授,博导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1997—1998 副教授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1996—1997 访问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结构系
1994—1996 副教授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1992-1994 博士后研究员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1991-1992 ① 技术翻译及工程助理 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工程指挥部总工室 ② 讲师,研究助理 上海铁道学院,土工离心试验中心
1984-1987 讲师, 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列车振动环境影响预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研究,2018—2021,59万,主持
2、北京市建委重点项目:海淀山后线对北京大学精密仪器实验楼振动影响综合研究,2012-07-01--2016-12-30,主持
3、西安地铁公司:西安地铁六号线运营对钟楼振动影响分析,2012-08-31--2012-12-31,主持
4、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货运列车振动对沿线居民影响的控制措施,2012-12-05--2013-12-31,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于现场脉冲激励的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研究,2013-01-01--2016-12-31,主持
6、科技部“863”:高速铁路隧道降噪洞内结构及材料适用性技术研究,2012-05-23--2014-12-31,参加
7、北京市地铁建设公司:北京轨道交通异常磨耗调查及治理措施实验研究 ,2012-01-01--2013-06-30,主持
8、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欧盟FP7合作项目Cargovibes,2012-11-03--2013-11-03,主持
9、北京市科委:北京轨道交通减少异常波磨的综合减振技术研究,2011-06-03--2011-12-31,主持
10、北京地铁建设公司:北京地铁6号线运营振动对沿线古建筑的影响研究,2007-12-01--2009-12-31,主持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隧道及自由场动力响应数值预测模型研究,2009-01-01--2009-12-31,主持
12、北京铁路局: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对既有地铁安全性影响评估(既有地铁振动影响评估),2006-11-01--2007-12-01,主持
13、西安地铁公司: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与运营对钟楼影响分析,2007-10-01--2007-12-28,38.0万元,主持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防治对策研究,2006-01-01--2009-12-31,参加
15、北京市科委: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综合技术研究--1,2004-12-01--2007-12-31,主持
16:北京市地铁建设公司:北京地铁4号线北大段减振措施研究,2003-06-12--2006-06-12,主持
17、交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湾交通通道预可行性研究隧道方案,2001-02-02--2001-06-02,主持
18、铁道部科技司: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测量仪器的研制,2000-07-12--2002-07-12,主持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地下工程水环境及其控制机理研究,1999-01-01--2001-12-01,主持
担任
1、本科《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硕士课《轨道交通列车振动环境影响》
2、博士课《地下结构设计理论》
研究生培养:~~~~~~~~~~~~~~~~~~~~~~
硕士:
陆峰95-98,华成96-99,沈艳峰97-2000,吕春英98-2001,刘卫丰99-2002,崔年治,高辛才 2000-2003,由广明,孙晓静,贾蓬2001-2004,李名淦,王霆2002-2005,张晋毅,翟辉2003-2006。李海峰,张新金,许世伟2004—2007,谢达文,张厚贵,苏宇2005-2007,陈瑞春,范欢2006-2008,王占奎,李克飞,马蒙2007-2008,袁杨2008-2010,曾鹏2009-2011,蔡恒2009-2011,马龙祥,南晓聪2009,聂志理2010,师帅风2010,杜林林,张召2011,陈博2012,姜博龙,张文一,庞俊英2013,牛超2014,李明航,刘金波,张语通2015,曹忠磊2016,高健,霍建凯 2016~2019,孙烨,曲翔宇 2017~2020,安荣勇,熊义磊 2018~2021,张中帅、侯帅2019~2022。
博士:
李兴高2000-2003,张昀青2000-2003,孙国富2000-2003,路美丽2002-2005,孙晓静2002-2005,罗富荣2003—2006,孙谋2003—2006 何海健2003—2006 王霆2003—2006,丁德云 2004-2007,张新金2005-2008,贾颖绚2005-2008,刘卫丰2005-2008,李克飞,王文斌2007-2010,马蒙,张厚贵2008-2011,袁杨2009-2012,金浩2009-2012,彭智勇2009-2012,马龙祥,吴宗臻2010-2013,苏会峰2011~2015,孙方遒2013~2017,杜林林,陈嘉良2014~2018,姜博龙,曹容宁2015~2019,李林峰,谭新宇2016~2020,李明航2017~2021,徐利辉2018~2022
博士后:
侯永峰博士: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试验研究
张宝才博士:轨道减振降噪技术措施
吴 波博士(与铁三院联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施工稳定性
王 霆博士(与北京地铁建设公司联合)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丁德云博士(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联合)大盾构地铁车站施工技术
李克飞博士(与北京地铁建设公司联合)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
闫宇智 (与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
已毕业的博士论文~~~~~~~~~~~~~~~~~~~~~~~~:
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及结构影响方向------博士
张昀青 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及轨道结构参数影响分析,2004
孙晓静 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影响的预测研究及减振措施分析, 2008
贾颖绚 基于解析的车轨耦合模型研究及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2009
刘卫丰 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隧道及自由场动力响应数值预测模型研究,2009
丁德云 地铁振动环境响应低频特征的分析与研究,2009
王文斌 基于脉冲实验的地铁环境振动响应传递函数预测方法研究,2011
马蒙 基于敏感度的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预测及动态评价体系研究,2012
李克飞 基于变速及曲线车轨耦合频域解析模型的地铁减振轨道动力特性研究,2012
金浩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梯式轨道及橡胶混凝土隔振基础优化研究,2013
袁杨 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响应的人工单点列脉冲激励方法研究,2014
马龙祥 基于无限-周期结构理论的车轨耦合及隧道-地层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研究,2014
张厚贵 北京地铁钢轨波磨的机理及整治方案研究,2015
吴宗臻 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的传递函数预测方法研究,2016
杜林林 地铁列车曲线运行车轨耦合解析模型及振源特性研究,2018
姜博龙 基于带隙理论的轨道交通隔振周期排桩研究,2019
李明航 考虑振源随机特性的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混合预测模型研究,2021
李林峰 基于刚度退化假设的铁路隧道结构动力特性研究,2022
曹容宁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振动的波普准解析模型与快速计算方法研究,2022
谭新宇 基于三维列车-浮置板耦合频域模型的 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研究,2022
徐利辉 基于周期结构理论的隧道−地层耦合模型及 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快速预测研究 ,2023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影响与控制方向------- 博士
何海健 地铁洞桩法施工对邻近桥桩的影响与控制, 2008
王霆 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与控制,2008
罗富荣 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及监控系统研究,2011
孙谋 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2011
地铁车站新结构施工方向----------- 博士
路美丽 盾构现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及风险分析,2007
张新金 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关键技术研究,2010
彭智勇 运营条件下盾构区间扩建地铁车站关键结构力学状态研究,2016
苏会峰 地下装配式结构-榫卯注浆式接头设计理论研究,2018
传统隧道工程方向--博士
李兴高 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的极限平衡变分法研究,2003
发明专利:ZL201610675802.1 一种全信息高精度传递函数预测方法,2019年02月获准。
实用新型:10-140 2010 2 0196570.X 自动落锤激励装置
发明专利:07-109 2007 1 0119377.9 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证书565086,专利号:ZL2007 1 0119377.9
2013SRBJ0290 列车-浮置板轨道动力相互作用仿真软件V1.0
2013SRBJ0106 基于周期-无限结构理论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分析软件V1.0
2012SRBJ1089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轨道系统减振优化软件[简称:FHAC02TVR]V1.0
012SRBJ0723 基于解析的车轨耦合动力分析软件V1.0
2008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三等
2007年,获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1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北京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
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当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7年,被评选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现任:
土木工程学报一审编委
曾任:
国际隧协(ITA)执委(2005~2008)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