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伟

硕士、副教授

基本信息

办公电话:51683239 电子邮件: zwwu@bjt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 邮编:100044

教育背景

1985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系铁道车辆专业,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

科研项目

  1.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CRH380AL-6136列长期跟踪试验,2013-03-01--2015-06-30,参加
  2.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北京14号线构架、水平梁动应力试验和轴箱温升试验,2012-04-28--2012-12-31,参加
  3.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感应子发电机自动控制装置,2013-05-24--2013-12-28,参加
  4. 科技部“863”:高速列车谱系化承载组份关键技术,2012-01-01--2014-12-31,参加
  5. 北京交通大学:铁路货车载荷谱试验研究-1,2012-12-13--2012-12-31,参加
  6.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CRH3动车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及疲劳试验,2012-12-10--2013-04-30,参加
  7.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联运车转向架构架(206G准轨)静强度、疲劳强度试验,2012-01-01--2012-12-31,参加
  8. 北京交大科技发展中心:阿根廷宽轨客车转向架构架及主要承载件强度分析计算,2012-05-05--2012-12-31,参加
  9. 铁道部科技司:动车组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高速列车机械传动系统关键部件可靠性试验技术研究,2012-11-15--2013-12-31,参加
  10.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研制莫斯科联运客车电气装置,2012-09-28--2012-11-28,参加
  11. 科技部“科技支撑”: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关键技术研究-00,2012-01-01--2014-12-31,参加
  12.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研制北京--莫斯科铁路客车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板,2012-04-09--2012-07-09,参加
  13. 北京交通大学:CRH3型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及车下吊装结构强度、模态及相关振动分析,2010-11-03--2011-11-30,主持
  14.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CRH2转向架、车体动应力武广线跟踪试验,2010-03-01--2012-12-31,参加
  15.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逃生坡道强度计算及有限元分析,2011-09-01--2011-10-20,主持
  16.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 逃生门及坡道强度计算及有限元分析,2011-01-05--2011-04-01,主持
  17.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研制联运客车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板,2010-11-26--2011-02-26,参加
  18.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研制9KW感应子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板,2010-09-08--2010-12-08,参加
  19. 北京交通大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动车组车体与转向架结构强度项目,2006-08-01--2008-12-31,参加
  20. 北京交通大学:上海铁路局动车组理论知识培训,2009-03-20--2009-06-30,参加
  21.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200km动车组水箱强度分析及试验研究,2008-01-01--2008-08-31,主持
  22.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SHL9客室座椅骨架及其它部件结构强度分析,2007-08-10--2008-03-30,主持
  23.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动车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车体,转向架强度重点项目,2006-11-01--2008-12-31,参加
  24.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编写《CRH5动车组大全》,2006-12-10--2007-06-30,参加
  25.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研制国际车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板,2007-08-26--2007-12-26,参加
  26.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丛书编著,2006-11-01--2007-05-31,参加
  27.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研制J8-95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板,2007-04-16--2007-10-16,参加
  28. 北京交通大学:61吨70吨级集装箱专用平车有限元分析计算,2005-06-01--2005-12-31,主持
  29. 北京交通大学:直线电机车辆径向转向架研究,2004-12-28--2006-09-30,参加
  30. 北京交通大学:直线电机车辆动力学、强度及列车牵引计算研究,2004-12-28--2006-09-30,参加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轮轨断面优化设计理论,2005-01-31--2007-12-31,参加

教学工作

论文/期刊

  1. 期 刊-> 张家雄,郭海霞,吴作伟.车下悬挂设备布局优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12,Vol . 22  No. 7(第22 卷 第7 期),
  2. 期 刊-> 郭海霞,荆道艳,吴作伟.基于iSIGHT 的手机结构轻量化设计[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12,Vol . 22  No. 7(第22 卷 第7 期),
  3. 期 刊-> 宾婵慧,吴作伟,高永芳.对断裂基础立柱的碰撞仿真[J]。科技信息,2006-12,2006年第22卷(9),
  4. 期 刊-> 高永芳,宾婵慧,余成树,吴作伟.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12,2006年第20卷(4),
  5. 期 刊-> 任江华,吴作伟.基于GPS车辆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12,21(77),
  6. 期 刊-> 杨周妮,吴作伟,雷铁安.ANSYS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在结构优化方面的比较[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12,
  7. 期 刊-> 雷铁安,吴作伟,杨周妮.Elman递归神经网络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12,
  8. 期 刊-> 雷铁安,杨周妮,吴作伟.基于改进算法的多层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设计[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4-12,25(3),
  9. 期 刊-> 王淑青,吴作伟,陈政南.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的设计及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3-12,32(3),
  10. 期 刊-> 丁敏,王淑青1,吴作伟,陈政南.货车侧架疲劳裂纹检修数据的统计分析[J]。电力机车技术,2002-12,25(3),
  11. 期 刊-> 丁敏,王淑青,吴作伟,陈政南.货车侧架疲劳裂纹检修数据的统计分析[J]。电力机车技术,2002-12,25(3),
  12. 期 刊-> 陈政南,吴作伟,余明贵,宋永增.基于货车摇枕检修运用数据的疲劳裂纹统计分析[J]。铁道车辆,2002-12,40(1),
  13. 期 刊-> 吴作伟.客车车体钢结构腐蚀限度的遗传搜索计算研究[J]。,

专著/译著

  1. 吴作伟,丁莉芬,张新华,张秀丽.动车组车体结构与车内设备[M]。国内: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5
  2. 吴作伟,郭继斌,傅华坤,李强1,张家栋,宋永增.铁道车辆新技术及其应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04
  3. 吴作伟,郭继斌,朱衡君,傅华坤,宋永增,蔡进山.铁道车辆新技术及其应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01

专利

软件著作权

获奖与荣誉

社会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