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

硕士、教授、退休

基本信息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 lwu@bjt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编:100044

教育背景

20016-20031,英国Keele大学(2001.6-2001.12),Cranfield大学(2001.12-2003.1)高级访问学者;

199611-199612,美国Cincinitti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84.9-1987.7,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

1978.10-1982.7,学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




工作经历

200010.26-现在,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光学,物理学

20016-20031,英国Keele大学(2001.6-2001.12),Cranfield大学(2001.12-2003.1)高级访问学者;

199611-199612,美国Cincinitti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412-20009,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

19887-199412,讲师,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  

19877-19887,助教,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

19827-19849,助教,云南民族学院物理系

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腔QED 系统的新奇量子相变与量子关联性质的研究,2012-01-01--2015-12-31,63.0万元,参加
  2. 北京交通大学:雷管药面高度检测仪,2007-07-03--2007-09-03,10.0万元,参加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物化方法提高生物组织相干光断层成像深度的研究,2005-01-01--2007-01-01,2.0万元,主持
  4. 校科技基金:生物组织光透明的机理研究,2005-01-01--2006-12-30,1.0万元,主持
  5. 北京交通大学:工科物理教程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2002-12-01--2005-12-01,6.0万元,参加
  6. 科技部“863”:基于全光缓存器的弹性光分组交换环基于全光缓存器的弹性光分组交换环,2003-07-01--2004-12-31,30.0万元,参加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俘获材料的制备及其光有存储和读出机制的研究,1999-01-01--2001-12-01,15.0万元,参加

教学工作

讲授过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量子力学,信息光学,计算物理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论文/期刊

  1.  吴柳,汪家升,徐向群.Coordinate-Tracing Model of Light Forward Scattered by Terbid Media[J]。中国激光,2009-12,36(10),
  2.  吴柳.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flow velocity and Doppler angle by the use of Dopple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phy[J]。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2004-12,42(3),
  3.  吴柳.Examination of the Core field uniformity for 3-layer power-law nonlinear slab waveguides[J]。Optics Communications,2003-12,224(1-3),
  4. 陈伟亮,吴柳,佘守宪.LNL型幂次律非线性平板波导的传播特性[J]。光电子。激光,2002-12,13(2),
  5. 吴柳,范玲,王健,佘守宪.能够实现芯区均匀场的几种三层平板波导结构[J]。中国科学(E类),2002-12,32(1),
  6.  佘守宪,吴柳,王健,张思炯.渐变折射率波导传播特性微扰计算的代数递推公式[J]。光学学报,2002-12,22(1),
  7. 王健,范玲,佘守宪,张思炯,吴柳.非线性包层矩形波导基模的均匀芯区场[J]。光电子。激光,2001-12,12(8),
  8.  佘守宪,吴柳,王健,张思炯.势阱中粒子能级与波函数微扰计算的代数递推公式[J]。化学物理学报,2001-12,14(4),
  9. 张思炯,王健,吴柳,范玲,KTVGrattan.Tm/Ho双掺杂光纤传感器的温度与应变特性[J]。光电子激光,2001-12,12(2),
  10.  吴柳,佘守宪,王薇.复折射率光纤传输特性的微扰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12,25(3),
  11.  张思炯,佘守宪,吴柳,范玲.Analysis o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E0 Modes in A Fiber with Nonlinear Cladding[J]。ACTA PHOTONICA SINICA(光子学报),2001-12,30(4),
  12. 吴柳,王健,佘守宪,范玲.Structures of 3-layer planar waveguide where core field can become uniform[J]。Scince in China(Series F),2001-12,44(2),
  13. 佘守宪,王照明,吴柳,林铁生.改进的非线性薄膜波导导模的无量纲表示[J]。光电子.激光,2001-12,12(3),
  14.  张思炯,范玲,吴柳,佘守宪.单纯形法在非线性光波导传播特性分析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1-12,12(3),
  15. 吴柳,佘守宪,范玲.Uniform Core Field in Symmetrical Planar Waveguides and Circular Fibers with Nonlinear Claddings(非线性包层对称平板波导与圆光纤中的均匀芯区场)[J]。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中国激光),2001-12,B10(2),
  16. 吴柳,佘守宪,陈伟亮.有增益或损耗的光纤传输特性的微扰法[J]。光电子.激光,2001-12,12(4),
  17.  陈伟亮,佘守宪,吴柳.有均匀芯区场三层任意幂次非线性平板光波导[J]。光电子。激光,2001-12,12(11),
  18.  陈伟亮,佘守宪,吴柳.三层任意幂次非线性平板波导的均匀芯区场[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12,25(6),
  19. 吴柳,范玲,佘守宪,王健.Amplitude-identical core field of TE0 modes in three-layer slab waveguide with nonlinear claddings(非线性包层三层平板波导TE0模的等振幅芯区场)[J]。Optics Communications(光通信),2000-12,
  20. 张思炯,佘守宪,吴柳.对称非线性包层平板多量子阱波导TE模的传播特性[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0-12,13(6),

专著/译著

1.(主编)《大学物理学》(下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

2.(主编)《大学物理学》(上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

3.(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大学物理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4.(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新编大学物理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2

5参编)《大学物理习题课指导》,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2

6参编)《大学物理实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2

7.(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ISBN978-7-04-036873-4,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8.(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学》(下册)(第二版)ISBN978-7-04-039930-1,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

9. (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三版),ISBN978-7-04-055561-5,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

8.(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学》(下册)(第三版),ISBN978-7-04-056346-7,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9

专利

软件著作权

获奖与荣誉

  1. 95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

  2. 96年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

  3. 97年北方交通大学首届智瑾奖,

  4. 98年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

  5. 2001年 林铁生、吴柳、陈强、戴问民 《面向21世纪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6. 2004年主持《大学物理与实验》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7. 2005年 成正维、吴柳、王玉凤、蔡天芳、刘依真 《深理博物,强化实践,全面建设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 国家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8. 2008年主持《大学物理》获国家精品课程,

  9. 2008年 成正维、吴柳、滕小瑛、牛原、王玉凤《建一流基础物理教学平台 促创新人才培养》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0. 2014年 王玉凤、蔡天芳、吴柳、盛新志、范玲,《构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工科物理教学全新模式》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社会兼职

  1. 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年);

  2.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委员(2012-2016年;2016-2020年);

  3. 北京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2012-2016年);

  4.  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物理类专业基础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12年);

  5.  《物理与工程》杂志编委(201312-201712月);

  6. 《物理通报》杂志编委(2013-2016年;2017-2021年